我軍黨員士官力壓高手比武奪金
基本功扎實、心理素質過硬、善琢磨鉆研、愛挑戰極限。這是第21集團軍某舟橋團一營一連汽艇手劉文章從默默無名到成為黑馬一舉奪冠后,戰友們給他的評價。
那次參加上級比武,僅全團選拔參賽的四級軍士長有3名。預選賽前,更多人看好這些經驗豐富的“種子選手”。可經過全軍第三代重型舟橋試驗試訓、“跨越2009”演習、軍地聯合演練等重大任務錘煉后,劉文章已經為厚積薄發積累了足夠能量。
門橋漕渡比武課目堪稱高難度,黃河流速超過3.5米每秒,上下游碼頭距離110米,河中激流段設置門形桿障礙,終點碼頭采取擊針擊靶……
通常,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于是,很多選手毫不猶豫采取“捷徑靠近門桿,對準直行過門,斜行靠岸擊靶”的方法。然而,劉文章細心觀察發現:采用旋轉方式通過門形桿,會節省很多時間;黃河中央流速大,兩邊流速小,選擇“迅速靠岸極速上行,右轉左旋精確擊靶”的反S形路線可以避開主流鋒芒立即提速,至少能將時間縮短30秒!
然而,這樣的選擇,風險與挑戰并存,對操作和心理素質的要求更高:一旦定位不穩就會撞桿、反S形路線不精準將更加浪費時間……任何一個細節出問題就意味著失敗。
“劍走偏鋒”的勇氣,來自過硬的操作基本功、復雜水流漕行經驗和臨機處置情況能力。雖然在汽艇手里資歷尚淺,但劉文章沒有選擇大多戰友“事先精確計算每個環節時間”的做法,而是更加注重貼近實戰,不固定時間、不用死套路,根據流速、水文等情況靈活操作,通過錘煉“條件反射”,加強臨機處置各種戰況的能力。
輪到劉文章出場了,登艇檢查、報告、出發……在劉文章精準操作下,汽艇左右發動機油門控制有條不紊,兩根鋼索時緊時松,偏流激流水文環境臨機預判準確。汽艇頂推著門橋,壓著巨浪,向終點進發。所有流程一氣呵成,劉文章力壓諸多“高手”“老手”,將金牌收入囊中。
載譽歸來,劉文章沒有半分自滿,而是牢記黨員身份,一頭扎進訓練場,向戰友談體會、講經驗、教方法。他還主動請纓挑起教練員重擔。如今,該團一大批專業技術骨干活躍在演訓場,牽引帶動了部隊整體訓練質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