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松標準行書教材首印百萬冊
近日,由臺州晚報副總編輯、臺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陳紅松書寫的《標準行書》教材,由“全國百佳出版單位”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首印100萬冊,在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公開發行。
“字帖選擇正確,可以事半功倍;字帖選得不正確,只會事倍功半,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研究標準行書,將字的結構進行簡化和優化,就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讓中華兒女用最短時間練就一手好字!”陳紅松說。
陳紅松研制標準行書,可謂“二十年磨一劍”。在1994年舉行的首屆“民族杯”中國硬筆書法藝術品位賽上,年僅18歲的陳紅松一舉奪得本次大賽的妙品獎(7至8段)第一名。接著,他應邀為《中國硬筆書法百日速成指南》系列字帖書寫范字。參與編寫鋼筆字帖的經歷,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要設計一種更加簡易美觀的“標準行書”,讓中華兒女在最短時間內練就一手好字。
在提煉古代書法名家行書通則的基礎上,陳紅松借鑒啟功、龐中華、席殊等當代名家的書寫技法,經過不斷探索,終于設計出別具一格的“陳氏標準行書”。在臺州市文化藝術培訓基地、臺州開元社區等地“試教”后,反響很好。去年開始,他將一些標準行書作品發布于騰訊微博,結果被網友紛紛轉發。最“得寵”的一幅作品,點擊量達到了6萬多。
陳紅松的“標準行書”獲得到了中國網教中心專家顧問團的高度肯定,中國網教中心將其列為向全國學員推薦的惟一的硬筆字體,并邀請其書寫標準行書教材列入《客座教授書畫教程教材叢書》。由于該中心學員眾多,加上新華書店的公開發行,《標準行書》首印便達100萬冊。為了表彰陳紅松在傳承書畫藝術方面作出的貢獻,中國網教中心還特地授予其“中國杰出書畫傳承藝術家”榮譽稱號。
由陳紅松研制的標準行書,屬于一種實用性書體,它既符合傳統行書規范,又符合現代閱讀心理。由于它筆畫簡單、結構勻稱、注重規律,所以既具有實用性,讓人學以致用,又具有基礎性,可以帶人逐步進入書法殿堂。
首都師范大學語文報刊社副編審、北京市教科所兼職研究員、CCTV中學生頻道教學顧問張伯華教授在該書序言中指出,該書體“實用而美觀、規范而自然、平和而怡情、簡潔而傳神。”他還專門賦詩一首:“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中華兒女學寫字,標準行書是最佳。”
在書寫《標準行書》字帖的過程中,陳紅松也得到書法界同行的肯定和鼓勵。被譽為“20世紀寫字先生”的江西書法家席殊為其題詞“追求卓越,奉獻愛心”,安徽書法家王建業為其題詞“字如其文,簡潔傳神”,臺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王波為其題詞“大道至簡”,遼寧書法家徐康巖為其題詞“中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