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沒有賣的精?擦亮眼睛就能少中招
老話說,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在講物質求利益的經濟社會,越來越多的消費陷阱讓消費者大呼“傷不起”。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商家有商家的“生財之道”,消費者有消費者的破解之法,更何況,還有消協幫著做主撐腰。下面的幾個小案例,您仔細看好,謹防大過節的“傷金”又“傷情”。
打折促銷花樣多 理性!
□小 南
假日期間,大多數商家都絞盡腦汁設計和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制造打折優惠活動陷阱。消費者李先生反映:他進某商店時工作人員請他抽獎,抽獎后,工作人員告訴他中了一臺價值1200元的高級電飯煲。當李先生領獎時,工作人員告之中獎要繳稅,由他們代收,李先生交了300元“稅款”。事后李先生發現所得電飯煲實際價格是260元。消費者反映商家在促銷活動中“明里標明商品打折優惠,暗里提高原定價格”,一些商店天天都在做“某商品在某天某個時段以極低的價格限時搶購”,各類換季、清倉、租賃合同到期、店鋪出兌等大甩賣鬧劇更是絡繹不絕。
□本報提示:
一要科學理性消費。購物要立足需要,切忌被打折所左右。同時,打折有真假,多看多問多比較的選購有保障;
二要沉著冷靜面對促銷。在眼花繚亂的促銷宣傳中要擦亮眼睛,留神陷阱,擋住誘惑,切忌沖動購物,以免上當受騙;
三要選擇信譽好的商家購物。這類企業注重完善商品質量售后服務,能為您提供比較安全健康放心的消費環境;四要索取并保管好購物憑證。以便日后發現所購商品存在質量問題,自身權益受到損害索賠時提供證據。